目前日期文章:201101 (33)
- Jan 30 Sun 2011 01:16
禪定:「行住坐臥,都要在茲念茲」
- Jan 30 Sun 2011 00:53
無盡藏/感恩 主講‧證嚴上人
- Jan 19 Wed 2011 23:19
家庭主婦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薩道 ◎淨空法師講述
- Jan 19 Wed 2011 18:56
鑽石如果沒有粗石來磨,永遠不會發亮
- Jan 19 Wed 2011 00:04
彎身作拱橋
2009年1月22日 慈濟基金會
台北慈濟醫院景觀拱橋,輕輕跨過蓮花池,讓往來兩端的人們便於行走。攝影者:劉森雲
「過去因煩惱無明纏繞於心,沈浮濁流、流轉生死;如今走入慈濟,就要步步踏實行於真實道,前腳走、後腳放,在菩提大直道上專心前行。」
- Jan 18 Tue 2011 00:35
負荷與承擔 ◎何日生 / 人醫心傳第70期
「甘願做,歡喜受」,是慈濟世界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;甘願做,是一種承擔,歡喜受,是愛的成果。它不必然是甜蜜的,經常也含藏著艱難的苦澀,經歷著悲傷的磨礪,因為甘願承擔的做,必然是一種使命,一種奉獻。是奉獻,必然需面對挑戰,面對眾生種種苦難,經歷人我種種考驗,卻依然能甘之如飴的歡喜接受。這是榮格心理學派的學者卡洛派瑞森《內在英雄》一書所陳述的「殉道者」的精神。殉道者是以愛的奉獻為生命的核心,派瑞森以耶穌是殉道者作為一個典範,說明殉道者願意犧牲生命的一切,心心念念為他人之需求努力,甚或犧牲。殉道者著眼的不是個人甘苦,而是世人,視眾生之甘苦為甘苦。一如證嚴上人所言:「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上人的悲願就是一種承擔。
- Jan 14 Fri 2011 15:10
菩薩道要怎麼走?
- Jan 13 Thu 2011 11:06
「真實之路」貴在心會意解、躬身實踐
- Jan 12 Wed 2011 21:07
做他人與自己 生命的貴人
- Jan 12 Wed 2011 15:13
康熙看病---小愛轉大愛
- Jan 12 Wed 2011 11:48
不要讓境界影響我們的心,這就是「定力」。
- Jan 12 Wed 2011 11:08
求人不如求己 守本分、堅定心志、勤懇付出
- Jan 11 Tue 2011 10:28
醫師的型與潮 ◎簡守信
- Jan 10 Mon 2011 23:44
上人對「愛」的定義?
上人對「愛」的定義?
TUESDAY, 31 AUGUST 2010 慈濟基金會
懷抱「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」去幫助、膚慰他人。愛無具體形態,也是無量的。(攝影者:廖右先)
一位外籍教授走訪東亞各地以瞭解宗教現況,來到精舍瞭解慈濟所為後,提出疑問:「上人提到所有的宗教精神就是愛,想知道上人對於『愛』的定義?」